English

预约经典的《东岳文库》

2000-12-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掖平 我有话说

在媚俗已成为时尚的当今喧嚣文坛中,文学已越来越远离自身,到处可见私语的狂呓、欲望的裸示、色情的渲染、世俗的玩赏等伪文本的泛滥,这种病态的热闹与浮泛,已引起了广大有正义有良知的作家、批评家、出版家的警惕与不满。山东文艺出版社此次精心策划推出的这套《东岳文库》,以开放宏阔的文化建设视野,以清醒深刻的历史审省意识,以纯正高洁的精英文学立场,以血脉承传的民族精神内涵,作为筛选辑录作家作品的基本准则与尺度,显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远见卓识———立足现实,承继历史,接通未来,预约经典。

《东岳文库》显示出一种文化建设的开放视野,它将编选的立足点确立在对新时期以来纯文学景观的全面把握上。众所周知,中国的新时期文学身处20世纪东西方文化第二次激烈的碰撞交流的文化语境中,滋生哺育文学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迁,文学理念、写作方式、文本资源都驳杂异常,读者的阅读兴趣、审美品位也日见多样化,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景观。文库为了准确捕捉这一时代对文学的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在编选时充分注意了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家作品,第一辑所收录的四位作家作品便清晰地标示出了异彩纷呈的艺术个性:张承志为草原为土地为牧民真挚而激越的歌哭歌笑以及对文学、宗教的卓异理解,与史铁生对生命存在和价值意义的玄思以及反叙述为主的文本表达形式,自是不同;而作品深沉、凝重、植根于大地和人性的思索的抒情者张炜,又迥异于致力文化寻根,作品处处闪现哲理思辨火花的韩少功。同时,从其创作实绩和影响来看,这四位作家又是新时期文学的重镇。文库将这四位风格各具风骚的作家作品定为编选的第一辑,显示出了新时期小说文本的普泛性意义。

《东岳文库》的创意具有明确而深刻的历史意识。所选作家和作品至少在现在看来,必须持具在文学史的淘洗中可能浮出的独特质素。这一创意兼顾了文学创作的历史感与艺术探索的前瞻性,它既表明文库的筛选工作仍然身在历史之流中———并不武断认定何为经典,谁是大师,而是抱一份审慎的态度,将自己的努力融入到历史后来者对中国当下文学更为睿智的审视中;又表明文库的创建将意义指向了未来———一方面,文库意在审省反思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的风雨历程,梳理考辨其成功的艺术经验,使其获得镜鉴功能与知性能指的有效增殖;另一方面意在唤醒广大读者关注纯文学的热情,促使人们在文学对心灵的慰藉与净化与提升中,努力探寻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努力健全完善人格与人性。

《东岳文库》非常注重所编选的作家作品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承传关系。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知识分子的“入世”、“拯世”情怀是代代传递的,其灵魂与躯体都早已被优秀精粹的民族文化语境所渗透。对于历史和时代,对于国家和人民,他们天生一种责任感和承担感。就像文库第一辑所收录的这四位作家,史铁生以深沉的哲思推演人之心灵的运行轨迹;张炜以感受苦难的刻骨情怀书写民族沉痛的历史;张承志“以笔为旗”高扬匡时救世主题;韩少功以智性之笔探寻民族文化之根。他们的思索与探求,他们的歌哭与歌笑,他们的刻画与描绘,都始终植根于民族土壤之中,密切联系着国计民生人文时风等重要问题。若将这些作家放在世界文化版图上考察,就可更显著地看出他们的创作之根在东方,在中国。他们从各具特色的自我立场出发,延续了鲁迅先生“探索国民性、拯救民族灵魂”的文学思维,直面人生与现实,抗击苦难与罪恶,以真挚的赤子之情与历史与时代与社会对话,以自觉的使命意识去担当过去与未来的重责,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生成的深刻忧患意识的生动表征。在文坛普遍流行着供人赏玩消遣的商业表演的当下文学境况中,我们由衷感谢《东岳文库》对精英文化立场的持守与纯文学精神的宏扬,谨祝文库成长为一棵生力勃勃的文学常青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